本技術涉及工藝品,更具體的是涉及掛式立式結合的燈籠工藝品。
背景技術:
1、燈籠,又稱燈彩,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tǒng)工藝品,起源于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后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經過歷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fā)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從種類上有,宮燈、紗燈和吊燈等等,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和魚蟲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專供人們賞玩的走馬燈。
2、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工藝品燈籠的外殼多為全部經編編制,結構本身的限制,使得多為掛置使用,且功能上較為單一。于是,有了本案。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掛式立式結合的燈籠工藝品。
2、本實用新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具體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3、一種掛式立式結合的燈籠工藝品,包括燈籠框架、透光玻璃、掛置環(huán)、開合門、鎖扣組件、內底座、裝飾件、發(fā)光燈帶,燈籠框架上嵌套有透光玻璃,燈籠框架頂端轉動安裝有掛置環(huán),燈籠框架通過合頁安裝有開合門,開合門通過鎖扣組件限位于燈籠框架上,燈籠框架的底端安裝有內底座,內底座上設置若干裝飾件,發(fā)光燈帶環(huán)繞設置于裝飾件表面,內底座通過調節(jié)組件改變其相對高度,調節(jié)組件包括螺紋片、螺絲,螺紋片固定安裝于燈籠框架內底面,燈籠框架底端貫穿有穿孔,螺絲穿過穿孔,且螺絲與螺紋片螺紋連接。
4、本實用新型中的掛式立式結合的燈籠工藝品可以利用掛置環(huán)掛置在相應位置,也可以直接將燈籠框架底端貼合置于相應平臺上進行使用。
5、一較佳技術方案:燈籠框架的底端設置可調節(jié)底腳,可調節(jié)底腳包括螺桿、橡膠底腳,橡膠底腳與螺桿螺紋連接,螺桿固定安裝于燈籠框架底端??烧{節(jié)底腳通常設置兩個,且對稱設置。
6、一較佳技術方案:螺絲的擰動端為一字口或十字口。
7、一較佳技術方案:燈籠框架的底部中心設置有承托塊,承托塊與內底座底面相貼合。
8、一較佳技術方案:透光玻璃側面貼合設置太陽能板,太陽能板與發(fā)光燈帶電連接,太陽能板包括一用于給發(fā)光燈帶供電的電池。
9、一較佳技術方案:裝飾件包括圣誕樹模型、房屋模型,圣誕樹模型、房屋模型的底端通過膠體粘接于內底座上。
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本實用新型中的掛式立式結合的燈籠工藝品既可以掛置使用,也可以立式放置使用,綜合使用效果好。通過可調節(jié)底腳可調節(jié)燈籠工藝品底端的高度及水平度。通過調節(jié)組件可以改變內底座的豎直高度。整體結構簡單,應用成本低。
1.一種掛式立式結合的燈籠工藝品,其特征在于,包括燈籠框架、透光玻璃、掛置環(huán)、開合門、鎖扣組件、內底座、裝飾件、發(fā)光燈帶,所述燈籠框架上嵌套有透光玻璃,所述燈籠框架頂端轉動安裝有掛置環(huán),所述燈籠框架通過合頁安裝有開合門,所述開合門通過鎖扣組件限位于燈籠框架上,所述燈籠框架的底端安裝有內底座,所述內底座上設置若干裝飾件,所述發(fā)光燈帶環(huán)繞設置于裝飾件表面,所述內底座通過調節(jié)組件改變其相對高度,所述調節(jié)組件包括螺紋片、螺絲,所述螺紋片固定安裝于燈籠框架內底面,所述燈籠框架底端貫穿有穿孔,所述螺絲穿過穿孔,且螺絲與螺紋片螺紋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式立式結合的燈籠工藝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燈籠框架的底端設置可調節(jié)底腳,所述可調節(jié)底腳包括螺桿、橡膠底腳,所述橡膠底腳與螺桿螺紋連接,所述螺桿固定安裝于燈籠框架底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式立式結合的燈籠工藝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絲的擰動端為一字口或十字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式立式結合的燈籠工藝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燈籠框架的底部中心設置有承托塊,所述承托塊與內底座底面相貼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式立式結合的燈籠工藝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玻璃側面貼合設置太陽能板,所述太陽能板與發(fā)光燈帶電連接,所述太陽能板包括一用于給發(fā)光燈帶供電的電池。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式立式結合的燈籠工藝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飾件包括圣誕樹模型、房屋模型,所述圣誕樹模型、房屋模型的底端通過膠體粘接于內底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