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天線,尤其涉及一種腕戴式設備。
背景技術:
1、手表、手環(huán)等腕戴式設備由于體積較小,但不同用戶需求對腕戴式設備的功能需求不同,各個廠商的腕戴式設備通常只會實現(xiàn)一部分功能需求,因此,基于用戶的多種功能需求,如何區(qū)別于其他廠商,設計出一款搭配合理、且滿足一些用戶的功能需求的腕戴式設備亟待解決。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此,本申請?zhí)峁┮环N腕戴式設備,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2、本申請?zhí)峁┮环N腕戴式設備,所述腕戴式設備包括第一天線輻射體、第二天線輻射體以及第三天線輻射體;所述第一天線輻射體支持sub?1g頻段的通信,所述sub?1g的頻率范圍為100mhz~1ghz;所述第二天線輻射體支持北斗衛(wèi)星通信頻段;所述第三天線輻射體支持北斗衛(wèi)星定位頻段。
3、本申請中,通過設置所述第一天線輻射體、所述第二天線輻射體以及所述第三天線輻射體,從而可以實現(xiàn)sub?1g頻段的通信、北斗衛(wèi)星通信以及北斗衛(wèi)星定位,由于可以實現(xiàn)北斗衛(wèi)星通信,從而可以更好的滿足用戶在一些沒有基站覆蓋的地區(qū)進行通信,由于可以實現(xiàn)北斗衛(wèi)星定位,從而,更有利于用戶記錄軌跡、查看地圖等,由于可以實現(xiàn)sub?1g頻段的通信,相比于2.4ghz通信,可以實現(xiàn)小范圍通信的同時,傳輸距離更遠,功耗更低,抗干擾更強,進而可以同時滿足用戶通過所述腕戴式設備進行北斗衛(wèi)星通信、北斗衛(wèi)星定位以及小范圍低功耗通信的需求。
1.一種腕戴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腕戴式設備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腕戴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腕戴式設備包括: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腕戴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sub?1g頻段為400mhz頻段,所述第一天線輻射體用于支持400mhz頻段的小范圍通信,所述小范圍通信為通信距離小于等于5公里的通信。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腕戴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線輻射體至少包括第一輻射段以及與所述第一輻射段連接的第二輻射段,所述第一輻射段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部中,所述第二輻射段設置于所述第一耳體部或所述第二耳體部中。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腕戴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腕戴式設備還包括饋源,所述饋源設置于所述殼體內(nèi),所述饋源與所述第一輻射段連接或者與所述第二輻射段連接,其中,所述饋源用于提供饋電信號。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腕戴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輻射段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內(nèi)部,而被所述第一連接部密封包裹,所述第二輻射段設置于所述第一耳體部和/或所述第二耳體部的內(nèi)部,而被所述第一耳體部和/或所述第二耳體部密封包裹。
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腕戴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部為板狀,所述殼體包括底殼與側(cè)框,所述底殼與所述側(cè)框連接,所述第一對耳體部設置于所述側(cè)框的外周,且所述第一連接部相對所述底殼傾斜設置。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腕戴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部連接于所述第一耳體部與所述第二耳體部之間,且與所述側(cè)框的外周連接。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腕戴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側(cè)框的遠離所述底殼的第一端的外周連接,且所述第一連接部從所述側(cè)框的第一端朝遠離所述側(cè)框并靠近所述底殼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
10.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腕戴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腕戴式設備還包括生耳與腕帶,所述生耳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耳體部以及所述第二耳體部連接,所述生耳與所述腕帶連接,所述第一連接部包括第一板體,所述第一板體包括相對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較所述第二表面遠離所述底殼,且所述第一表面較所述第二表面遠離所述生耳。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腕戴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部還包括第二板體,所述生耳位于所述第一板體與所述第二板體之間,所述第一天線輻射體的至少部分設置于所述第一板體和/或設置于所述第二板體中。
12.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腕戴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線輻射體包括接收輻射體與發(fā)射輻射體。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腕戴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天線輻射體包括接地點、饋電點以及連接點,所述接地點用于接地,所述饋電點用于接入饋電信號;